第273章 馬村長(下)
馬村長一聽,立刻就皺了臉。
而馬隊長他老婆還在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說對方的壞話:「好傢夥,來我們家裡跟餓死鬼投胎似的,吃的沒完沒了!
誰家有多餘的糧食供他們呀」
「你少嚼舌頭了!
他們是為著什麼來的?」
老村長瞪了一眼對方,感覺馬隊長和他老婆簡直一個德性,同樣是腦子不靈光的傢夥。
馬隊長他老婆挨了訓,這才蔫頭搭腦的說起正題:「他們是為了糧食來的」
老村長哦了一聲,臉上神色陰晴不定:「原來是為糧食來的」
馬隊長他老婆趕緊把話說完:「他們是來借糧食的,說是要借一千斤」
什麼?借糧食,一借還是一千斤。
真是蚊子吃大蒜,好大的口氣。
老村長的老臉一下子就垮了下來,這年月就是地主家也沒餘糧啊。
就算青山村比寶河村要來的人多地多,每年村民打完糧後,都能存一批餘糧,可一千斤糧食不是小數目。
借給寶河村?白日做夢呢。
寶河村人人赤平,還不還得起還是一回事兒。
左右一思量,老村長覺得,糧食不能借!
馬隊長是出了名的散財童子,他不能縮在廚房裡了,得出去當家作主。
這邊馬隊長睡眼朦朧的打開證明,那是大隊長白紙黑字寫清楚了,他拍著胸脯保證,借糧一千斤來年秋天準保還上。
兩位隊長雖是兩個村的人,但職位相同,互相熟識,關係也不錯,所以大隊長才會派給柳玉這麼一樁差事。
眼看著馬隊長就要答應了。
這時屋裡進來一個乾巴瘦的小老頭。
這老頭不單瘦還駝背,臉兒黃黃的,他瞥了一眼馬隊長,又望了一眼寶河村的眾人,咳嗽兩聲:「大老遠的從寶河村來,也真是不容易,吃的怎麼樣了啊?」
馬隊長見了這老頭,立刻就縮起脖子揣起手,不再說話,活像個受氣包似的一動不動,哪裡還有剛才那般的豪爽。
柳玉有些納悶,用胳膊肘拐了一下身邊的梁會計,小聲問道:「這老頭誰呀,從哪裡冒出來的?」
梁會計經常跟著大隊長走村串巷,自然是認識老村長的,她看見老頭,也跟馬隊長一樣,有些束手束腳的,聲音更是壓的低低的:「這是青山村的老村長,也姓馬。
他來插手……咱們估計借不到糧食了」
柳玉一聽,更迦納悶了:「這是怎麼回事?」
借糧食歸借糧食,又沒說不還,怎麼村長一到,反而就不行了呢?她不知道,各個村的行情不一樣。
寶河村全是大隊部說了算,而這青山村,當家作主的並不是公家的大隊部,德高望重的老村長反而說話更有分量一些。
梁會計搖搖頭,也是個一臉茫然的樣子:「青山村的條條道道,我也不太明白,反正馬隊長說話不如老村長好使」
柳玉嘖了一聲,怪不得大隊長自己不來,反而派她來了,大隊長這個狗東西還真是看得起她。
都趕鴨子上架了,不試一試怎麼知道呢?「喲,這位邊是青山村的老村長吧」
柳玉站起來,笑了笑。
「是我是我!
大老遠的來一趟,有啥事就和我說吧」
馬村長老臉笑成了一朵菊花,他沖對馬隊長使了個眼色,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隻見馬隊長帶著一臉慍怒的出去了。
而屋裡就隻剩下了馬村長和寶河村四人,顯然是個要談事的局面。
柳玉放下筷子,端正了坐態,是搶先開了口:「老村長,我們這次來是有求於你們青山村啊」
馬村長笑眯眯的,看似很和藹:「說唄,自打辦起生產大隊,咱們兩村就成了好鄰居」
柳玉咳嗽兩聲,清清嗓子:「我這次來,主要受了大隊長的吩咐,是想向青山村借糧的。
要的不多,也就一千斤」
話音剛落,柳玉就眼睜睜看著馬村長的笑模樣變成了愁眉苦臉,他還嘆了一口氣,搖頭晃腦的道:「不是我不想幫,這……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」
他走到柳玉的身邊,開始訴起苦:「是,我們村是是比寶河村人多地多。
可一年村民打的口糧自然也多!
哪還有餘糧啊!
你這一借還是一千斤,哪裡拿得出啊」
「老村長,我們大隊長說了,秋收就還!
借一千斤咱們還一千五斤,這樣總有誠意了吧?」
柳玉的笑掛在臉上,心裡不太相信,瞧馬隊長一家的夥食,青山村可對不像是沒糧的樣子,明擺著就是馬村長推脫。
這年頭,糧食在鄉下地界就是活的,換油換米換雞蛋,都是明碼有價的,比那些票子都好使。
馬村長聽了柳玉的話,心裡起了一聲冷笑,利息是夠高的,可拿不拿得出來還是一回事。
寶河村的糧他可不想借,心裡是這樣想的嘴上不能這麼得罪人。
馬村長臉上苦笑了一下,嘴上卻迂迴起來:「我們村是真沒糧食,否則就憑咱們兩村的關係,怎麼可能不借給你們!
來者是客,天也黑了,你們就在馬隊長家裡住下來,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停」
他笑起來,再次把一張老臉笑成了朵菊花,乍一眼看上去和藹可親極了。
又說了些閑話,馬村長借口天色已晚便回去了,寶河村來的四人則是被安頓在了馬隊長家裡休息。
柳玉幾乎把臉笑僵了,卻也沒能讓馬村長在借糧食的事情上鬆口,她實在高興不起來,馬村長一走,就立刻露出了沮喪之色。
而許槐吃了個肚滿腸肥,他還挺單純,對柳玉表示了遺憾:「要是能天天待在馬隊長家該多好,單說這夥食,我在知青點是過年也吃不上」
柳玉無奈的嘆了口氣,因為不知道他要傻到哪一天才算到站。
馬隊長他老婆負責安排四個人的住宿。
馬隊長家裡人口少,空房子多,一下多添了四個人也住得開,梁會計和柳玉都是女的,同住一間,趙屠夫和許槐又另住一間。
四人總算是安頓下來了。